古往今來,靈芝一直被賦予神秘的色彩,它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其發(fā)展與演變過程中,巫術(shù)、神仙和吉祥等寓意貫穿其中,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今天,它已走下神壇,“飛”入尋常百姓家。
既然靈芝是作為一種“仙草”走進人們的認知,那其蘊含的祥瑞之義便不言自明。古代祥瑞種類繁多,大體分為五個等級。古稱“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這是最高等級的瑞兆。《新唐書·百官志》分別記載了大瑞、上瑞、中瑞和下瑞:“禮部郎中員外郎張掌圖書、祥瑞:凡景星、慶云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狼、赤兔為上瑞,其名物二十有八;蒼鳥、赤雁為中瑞,其名物三十二;嘉禾、芝草、木連理為下瑞,其名物十四。”唐朝皇帝崇尚道教,但靈芝在唐代皇宮并不是作為長生不老之藥,而是作為天人感應(yīng)的祥瑞之物備受推崇。唐代《藝文類聚》將靈芝列入“祥瑞部”,反映了朝廷對靈芝的認識。
宋代臣民向朝廷獻芝在中國歷史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端问?middot;五行志》詳細記載了自太祖朝至寧宗朝240年間有83個年份各地產(chǎn)芝、獻芝的史料,共計產(chǎn)芝獻芝230起。另據(jù)載,真宗朝25年間,全國獻芝共計115次之多。
清代靈芝文化得到健康平和、多姿多彩的發(fā)展。靈芝以獨特的內(nèi)涵和形象進入社會生活,出現(xiàn)大批以靈芝為內(nèi)容的美術(shù)作品:如意、漆器、硯、玉器等。祥瑞文化與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密切結(jié)合,反映了人們向往太平、祥和、幸福和美滿生活的思想和愿望。
靈芝文化的發(fā)展受中國道教文化的影響很大。在理解和倡導(dǎo)靈芝的藥用價值方面,一些道家人物首開先河,他們著書立說,并積極贊揚靈芝的功效。他們將其列為“藥”,并指出靈芝具有“補中益氣、增智異色”“長期服用,強身健體、強基礎(chǔ)”的功效,甚至進一步夸大成“食成仙”,更成了“靈丹妙藥”和“寶冠”,靈芝成了“吉祥之物”。
“白素貞偷仙草救許仙”令許仙起死回生的傳說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更增加了靈芝“仙草”的魅力。明朝蘭茂的《滇南本草》中首次出現(xiàn)中藥名“靈芝草”。清代本草著作中對“芝”“六芝”“靈芝草”都有記載。
盡管靈芝被稱為“仙草”,與中國的祥瑞觀念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但從它被列為藥物來看,也反映出它自身的特性。根據(jù)我國第一部藥物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靈芝有紫、赤、青、黃、白、黑六種,性味甘平。靈芝原產(chǎn)于亞洲東部,中國古代認為靈芝具有長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被視為“仙草”。靈芝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被認為是中醫(yī)的瑰寶。
《魏志·華佗傳》裴松元注引說,有名樊阿者山中迷路,得仙人指點,服食“黃芝”之后,得享高齡而精力旺盛過人。
唐代筆記小說《因話錄》中也有類似故事:唐天寶年間,都水使者崔綽,“少年豪俠”,與方士游,別時方士贈崔一粒藥丸,囑其埋在床下。后來長出一株菌子,煮而食之,“自此體腹輕健,至老更無疾病,月中視小字,元和初猶在,年九十余卒。”
《酉陽雜俎》載武攸緒隱居中岳,服赤箭、茯苓。“晚年肌肉殆盡,目有紫光,晝見星月,又能辨數(shù)里外語。”從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服食芝草,具有美容、耳聰、目明、抗衰老作用?,F(xiàn)代醫(yī)學(xué)也證明,靈芝富含有機鍺,約占干物質(zhì)的0.08至0.20%,是人參含鍺量的4至5倍。鍺具有增強血紅蛋白攜氧能力,能使血液循環(huán)暢通,促進新陳代謝,已被藥學(xué)界公認為是抗衰老的首選天然藥物,因此,說靈芝有“返老還童”的功效也并不為過。(作者:白衛(wèi)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