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吃的門檻極低,但學問大大地。香菇,算是人類可以自主的最早的食物了,不過,那個年代起名有著嚴格的標準,“地生為菌,木生為蛾;北方曰蛾,南方曰蕈”,所以香菇的原名叫香蕈,合蕈等。香菇,味甘性平,入肝、胃二經(jīng),能健胃益氣,透托痘疹。常吃香菇,益氣不饑,即補氣,又耐饑,簡直是減肥的天然美食。它不但是食物,還可以治療疾病呢,比如脾胃呆滯、消化不良,還有小兒麻疹透發(fā)不暢,用香菇9克,鮮鯽魚1尾,清燉(少放鹽)喝湯。香菇還可以做為冠心病病人的食養(yǎng)方法,這個在典籍里有記載:香菇一兩,大棗7~8枚,共煮湯食,簡單吧。
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也發(fā)現(xiàn)了香菇的厲害,它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香菇的維生素含量比西紅柿、胡蘿卜還高,經(jīng)常食用可預防小兒因缺鈣引起的佝僂病、孕婦及產(chǎn)婦的骨質(zhì)軟化癥等,同時還有助于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和感冒的治療。香菇還是癌癥病人的食養(yǎng)佳品,預防衰老的不二選擇。
不過,萬事就怕轉(zhuǎn)折,香菇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的,《本草求真》:“(香蕈)性極滯濡,中虛服之有益,中寒與滯,食之不無滋害”。香菇中氣不足的人可多吃,如果脾胃虛寒,消化功能差的人,吃了可就有危害了,這可是食養(yǎng)的必修課,不管有多少維生素、蛋白質(zhì),吸收才是關鍵,不是有句話么?“吃的多,不是變成肌肉,就是化成脂肪”,香菇不會成脂肪,會成滯留品。《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痧痘后、產(chǎn)后、病后忌之,性能動風故也。”這下麻煩了,出了疹子,發(fā)了痘子,或者生了孩子,出了月子,大病剛好,堅決不能吃香菇扶正,會找麻煩的,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臨近而不識”,不得病才怪呢。(來源:三乙話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