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總體上氣溫仍處較高水平,所以還會出現階段性的高溫天氣,也就是所謂的“秋老虎”。這段時間,養(yǎng)生要注意些什么?來聽杭州市中醫(yī)院中醫(yī)內科何迎春博士教大家如何調整衣食住行。
立秋飲食養(yǎng)生清暑養(yǎng)心
南方降溫步調慢一些。因此,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飲食上當延續(xù)暑天飲食,平時可以多吃些薏仁粥、荷葉粥、涼拌苦瓜等消暑健脾的食物。
但要注意,經過一個長夏后,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少吃西瓜、梨等性味寒涼的食物,多食可能會傷及脾胃。
貪涼小心中陰暑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jié)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雖說立秋以后,總的趨勢是逐漸涼爽,但并不意味著氣溫馬上會降下來,人們還會經歷一段高溫濕熱的氣候煎熬。此時暑氣還未消退,養(yǎng)生尤其要注意清熱解暑,小心“陰暑”傷身。
最近,醫(yī)院看病的有不少是因為貪涼導致渾身乏力、頭暈頭痛、惡心嘔吐、關節(jié)酸痛。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陰暑患者。以前我們所說的中暑多是在烈日下勞作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fā)的。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中暑是因為過于避熱貪涼引起的,這種中暑中醫(yī)稱之為陰暑。
由于夏季暑熱濕盛,人體的毛孔是張開的,如果突然受涼,毛孔便會驟然關閉,時間長后會引起排汗機能遲鈍從而中暑。立秋后一段時間,天氣依然十分炎熱,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都開著空調,若溫度調得很低,長此以往,會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fā)“陰暑”。因此,預防陰暑的關鍵是不可過于貪涼。
暑氣旺盛,最容易傷心,不少人出現了煩躁、失眠、惡心欲吐的情況。為此,專家推薦了以下幾款藥膳,讀者朋友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