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面
發(fā)布時間:2014-05-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wù)網(wǎng)
馬年正月十五,筆者回延安過大年。一天忙完事情,電視臺小伙子請我吃香菇面。他說這面屬于大眾快餐,一來省事,端上就吃;二來不貴,一碗面15元,筆者欣然同意。
等面時,小伙子搶著從筷筒里撿筷子分發(fā)。問為甚?笑答,喜歡。分筷子能生女娃。不都想要男娃么?我弟兄兩個,就想要女娃。自然接受并傳遞的民俗,令筆者感到溫暖。
面上來了,人頭那么大一海碗,高高挑起的面條潤澤筋道,做澆頭的香菇肉頭厚,幾棵碧綠青菜好吃又養(yǎng)眼。連湯帶面吃下去(一般人吃不完),腦頂?shù)侥_趾全是暖的。
小伙子說,香菇面最有名在南泥灣。筆者心中又是一動。曾經(jīng)在南泥灣插隊三年多,印象南泥灣就是大生產(chǎn)的代名詞,三五九旅、老镢頭、開荒種地(南泥灣還種稻子)、自力更生等硬梆梆語系,何年有了香菇面,竟然一無所知??梢妭€人渺小,經(jīng)疏緯稀的見識根本覆蓋不了30多年的發(fā)展變化,和30年后的日月光景。30多個春夏秋冬季節(jié)流轉(zhuǎn),理應(yīng)有新鮮事物出現(xiàn),不說替代,至少補充豐富南泥灣的整體印象。
這下好了,有了香菇面,介紹南泥灣,不光有剛性的大生產(chǎn),還有柔性的香菇面,前者是歷史,后者是當(dāng)下,前者入腦,后者飽肚,互補著真實,編織著完美。
香菇面吃完,筆者喝了三碗面湯,理由,好喝太太—陜北話:非常好喝的意思。
保暖內(nèi)衣
安塞的腰鼓有名,有名到安塞城中高高山上,修了一座大紅腰鼓,有名到新中國建國60周年大慶游行隊伍中有一支安塞腰鼓方陣。馬年元宵節(jié),安塞社火就在巨大腰鼓的注視下進行。自然是絢麗紅火無與倫比。筆者借用兩把紅扇,跟在街道辦隊伍之后,文化系統(tǒng)隊伍之前鏘鏘齊鏘齊扭起來。
筆者捏捏一位紅襖綠褲婆姨的胳膊,分明不厚,問她,冷不?婆姨笑答,不冷,我穿保暖內(nèi)衣。一句“保暖內(nèi)衣”幾乎讓筆者淚奔。
想起插隊那些年,過年村里也扭秧歌,也有鏘鏘齊鏘齊的鑼鼓聲。扭的人大半穿空心棉襖,棉襖被汗腌土漚了一年,早就不暖和了,因為伙食差,糧少無油水,扭兩圈肚子就空了,腿腳就軟了,隊伍也就散亂了……保暖內(nèi)衣,聽也沒聽說,解(念hai)也解不下(陜北話:不懂意思)。
眼下安塞過大年鬧社火,滿城桃紅柳綠,怎樣鮮艷怎樣扮。女子風(fēng)擺楊柳招風(fēng)引蝶,后生飛天撲地耀武揚威。為了身段好看,他們穿保暖內(nèi)衣;為了腳步靈活,他們穿品牌鞋;為了精神頭十足,他們肚里有扛硬飯食打底。
筆者感慨,過去一窮二白的陜北,如今鄉(xiāng)親們的日子的確過好了、也過美了。(文/高紅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