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美國摘掉英屬殖民地的帽子,宣稱:所有人生而平等。而上世紀80年代,還是美國人,用一句“Very important person”作為郵件的標題,從此VIP被廣泛使用,人們又被拉回了等級時代。
在商業(yè)領域,VIP本來指的是創(chuàng)造了80%利潤的20%人群,他們直接關系著企業(yè)的興衰,員工的飯碗。因此,企業(yè)對之悉心呵護,格外照顧:銀行的VIP不用排隊;航空公司的VIP有單獨的休息室;最常見的QQ的VIP在游戲大廳里可以隨意“踢人”……
正是這些“小特權”,成功滿足了已有VIP的優(yōu)越感,也成為企業(yè)促銷的利器 —— 潛意識里,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是多數(shù)人中擁有特權的少數(shù)人,在社會階層中位列更高的等級。商家則順勢扮演著布道者,一邊以增值服務為誘餌,一邊向客戶灌輸“VIP并不是天生的,人人都可以成為VIP”。
2011年,某市場研究公司曾以500名消費者為樣本進行調查,其中19%的受訪者有5張以上的VIP卡。除了熟悉的壟斷行業(yè),還包括服裝、餐飲、美容、KTV,甚至修鞋鋪。29%的受訪者承認,通過預存一定的金額換來了VIP;35%的受訪者為了晉級為VIP曾發(fā)生不必要的消費。
隨著門檻降低,VIP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商家承諾的“小特權”卻越來越少,能兌現(xiàn)的更少,“不平等”日益趨向“平等”,而這個時候“至尊”就應聲而出。
所有的品牌都看到這一點。所以銀行要設置無數(shù)個信用卡級別,普通卡、金卡、白金卡、黑卡……你得像過關打怪一樣才能升級;房地產商要強調“奢華”、“至尊”、“萬乘欽仰,只因享此一席”,最好案名就讓你肝顫——比如“釣魚臺七號院”之類的;豪車品牌不僅要打造限量版,還要“特供中國”;奢侈品要不厭其煩地強調“手工制作”,雖然它極有可能誕生在東莞的某個工廠里……
你真的獲得一些優(yōu)越感,或許還有不少特權,然后,你就掉進“致命的幻覺”里不可自拔了。然后你就會明白——“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只不過以前是政治權力讓人“更平等”,現(xiàn)在是商業(yè)手段讓人“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