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子菇又稱光帽鱗傘、珍珠菇,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其原產于日本,后發(fā)展到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隆化縣近幾年開始規(guī)模生產。幾年的生產實踐證明,北方地區(qū)生產滑子菇是廣大農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以下介紹滑子菇栽培技術。
一、培養(yǎng)料配方
配方一:鋸末50千克、麥麩和米糠7.5~10千克、玉米面1.5千克、石膏0.5千克、石灰0.25千克。
配方二:鋸末30千克、粉碎的玉米糊15千克、麥麩2.5千克、米糠2.5千克、玉米面2千克、石膏0.5千克、石灰0.25千克。
二、栽培期的確定與品種選擇
滑子菇屬于低溫型菌類,生長周期較長,一般春季播種秋季出菇。由于滑子菇屬半熟料栽培,須利用低溫發(fā)菌來抵制或減少雜菌生長,所以栽培期一定要早。隆化縣在1月初播種,最晚不能晚于4月10日,并應選擇優(yōu)質、高產、抗逆性強的適宜品種。
三、生產用具
1.菇房 栽培滑子菇的菇房必須選擇干凈,無雜物、無污染,防雨,門窗較多,便于通風換氣,有利于調節(jié)溫濕度的房間。也可以利用簡易棚和地溝或大棚做菇房,上面要遮陰、不漏雨,地面墊河沙3.3厘米左右厚,室內培養(yǎng)架可用木桿分層搭設,一般架高1.7米,擺放6層,層距0.3米,底層距地面0.2米,每15平方米的房間可以擺放250盤,用料625千克。
2.蒸鍋 用鐵板卷成或用磚壘成直徑1.2米、高1.2米左右的蒸筒,鍋臺與蒸筒處要嚴密不漏氣,鐵皮卷成的筒外面要有3厘米以上的保溫層,可用紙圍成或用灰抹好,也可用草繩纏好,再用麻刀灰抹光,鍋內也放1層保溫層,距離水面20厘米。
3. 托盤 也叫菇簾,用來盛裝培養(yǎng)料,取9根0.6米長的玉米秸稈,用木條穿成0.35米寬的簾子。
4. 菌塊模具 用1厘米厚的木板釘成長60厘米、寬35厘米、厚6厘米的活動模塊。
5. 塑料布(地膜) 用厚度在0.005米以下的無毒薄膜裁成寬90厘米、長100厘米的塊。
四、培養(yǎng)基配比與消毒方法
1. 拌料 選以上兩個配方中的一種稱好拌勻,加入清水,調節(jié)含水量至60%~65%,堆悶半小時備用。
2. 蒸料 待蒸鍋內水開上氣后,上鋪1層麻袋,上面再鋪1層干料,裝上鍋后等大氣上來,然后揭開蓋看哪里上氣,就往哪里撒料,料要撒得松、撒得勻,不得拍壓,待裝至離蒸鍋筒上口10厘米時停止,蓋嚴鍋蓋待上大氣后,測上層料溫達到100℃時保持2小時?;穑韺恿蠝亟档?0℃左右時開始出鍋。
蒸鍋最好放在室內或離接種室和菇房較近的地方,農村初步生產時菇房可以兼作接種室。對于滅菌時間,如果培養(yǎng)料質量好,在2~3月播種的上大氣后保持1.5小時即可;如果質量差,又是在4月份播種,上大氣后必須保持2小時。
3. 上盤包料 料蒸好后要趁熱包裝,塑料布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分鐘,抖掉水珠后順模具鋪好,將熱料放入模具中稍壓平,并將塑料布包好,取下???,放入接種室擺放冷卻,等待接種。
五、接種與養(yǎng)菌
1. 接種 在接種室內,按每立方米用10毫升甲醛、8克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后,將冷卻至30℃以下的料包打開接種。菌種選用潔白、健壯、無污染的適齡菌種。菌種瓶、接種工具和手必須用3%來蘇爾或0.1%高錳酸鉀洗凈消毒,以免染上雜菌。將掰成杏核大小的菌種混播在1厘米厚的料面上,也可先在料面上分散扎9個1厘米大小的孔,再撒菌種并稍壓平,每盤需要500克(1罐頭瓶)菌種1瓶,然后包好包嚴,防止開包。
2. 養(yǎng)菌 將包好的盤放在架子上養(yǎng)菌,如果春季氣溫低,可多堆上幾層發(fā)菌,但是必須每7天倒1次垛,到了4月中旬就應上架。
六、發(fā)菌及越伏管理
滑子菇發(fā)菌期要十分注意菇房空氣清新,室內要保持干燥,切忌悶熱潮濕,室溫不能超過30℃,窗前搭棚遮光,防止陽光直射,地面過濕空氣發(fā)酸時更應加強通風,并撒生石灰吸潮,防止雜菌滋生。三伏天菇房長時間高溫無法降低時,可以向地面、四壁和屋頂噴冷水降溫。發(fā)菌期間每30天應將培養(yǎng)架上下、南北不同方位的菇盤交換一下位置,促使發(fā)菌整齊,如果發(fā)現料盤底部有水滲出,應輕輕打開一角,控出多余的水分。
七、出菇期管理
1. 開膜劃菌 對極早生種,在7月末8月初氣溫降至20℃時,應立即清理菇房的菌塊,將污染的淘汰,并清除室內雜物,用來蘇爾或石灰水消毒,噴灑敵敵畏800倍液或氰戊菊酯1500倍液滅蟲,地面可用河沙墊好,灑上凈水,調節(jié)室內濕度至80%以上,過1~2天可揭開薄膜進行劃菌。方法是在菇料上用消過毒的刀或鋸條每隔3厘米由一頭向另一頭劃1刀(深1厘米左右),以利通氣和長菇。
2. 催菇 劃菌2~3天內給地面多灑水,保持空氣濕潤清新,促使菇蕾出現,催菇期約半個月。水要少噴勤噴,菇房地面、四壁和頂棚都應噴到,早晚要多噴冷水,使菌盤含水量達70%以上,以手按料塊發(fā)軟有水滲出為宜。
3. 分化期管理 當菇蕾像米粒般出現時,應該減少或者不向菌盤上噴水(防止盤上積水引起死菇),給其他部位噴水,以保證空氣濕度,此時空氣濕度一定要保持在85%~95%。隨著菇的生長,需氧量增加,要注意更換新鮮空氣,但是只能開背風窗,不能吹過堂風,以免吹干菇體和導致小菇過早開蕾。
4. 長菇期管理 菇蓋長到0.5厘米時,可往菌盤上輕噴水,水不可過冷過熱,不要大水沖擊菇蕾。以后隨著菇長大逐漸多噴水,每天至少2~3次,風大天氣干燥時要多噴水,如夜間能多噴1次,則可增加產量。出菇期室溫保持15℃左右,濕度要在90%以上,水溫要求在10~20℃。
5. 病蟲害防治 應以預防為主,發(fā)菌期每個月噴兩次農藥滅蟲,菊酯類藥物(如溴氰菊酯等)要在兩潮菇間隔期使用。
八、采收與加工
采收時,用手按住菇根輕輕拔下,不要將料帶起,采后要停水3~4天,清除死菇、殘根雜物,并提高室溫養(yǎng)菌,以利于下潮菇豐產。二潮菇仍是以澆水管理為主,方法同第一潮菇。結合噴水施用豐菇寶,能提高產量15%以上,一般出3~4潮菇,生物學效率可達60%~80%(每盤1.5~2千克)。加工方法和鹽漬平菇的方法相同,按收購部門要求加工即可。 (河北省隆化縣職教中心 王桂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