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困擾絕大多數(shù)人的問題莫過于與領導溝通。性格內向的人,跟領導談話會緊張,進而語無倫次;性格開朗的人,跟領導談話夸夸其談,進而禍從口出。
不論性格內向、外向,學會跟領導溝通都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1.結論先行
結論先行,很多人認為理所當然,其實未必。結論先行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便是領導容易接受你所陳述的觀點,或你的觀點容易得到領導的認同。
比如你跟領導匯報一個好消息或做工作結題匯報,此時領導愿意首先聽到你的結論,產生好的情緒,進而易于理解你接下來表述的細節(jié)內容。
同事小軍,性格比較墨跡,容易婆婆媽媽。領導任命他做某個項目的經理,平時他干活很賣力,項目進展比較順利。當項目完工時,他需要向領導匯報。
此時,匯報內容明顯是領導希望聽到或是比較認同的結果,小軍應該是結論先行。而他由于性格緣故,喜歡從頭講到尾,啰嗦不停。
最后,領導說:“小軍,最終你們項目結果怎樣,趕緊告訴我吧。”小軍說:“領導您先別急,項目還有很多重要的細節(jié)跟您說,馬上就到結果啦。”
領導最終不耐煩,對小軍工作的業(yè)績也沒給予過多贊譽,小軍只好沮喪地回到辦公室。
結論先行,意味著先把好的結果告訴領導,讓領導滿意而非一直啰嗦不停。
2.事實先行
很多人認為,跟領導相處就結論先行。其實,這樣的表述是片面的,別忘記我們剛說的結論先行是有前提條件的。
然而,當匯報一個壞消息或認為領導可能持反對意見時,我們要事實先行。用大量的事實做鋪墊,緩解領導敵對情緒,而非直接結論令領導大怒。
有一次工作比較忙,但我臨時有事,需要請兩天假期。如果我直接跟領導說:“領導您好,我臨時有事,需要跟您請假兩天。”
我想此時領導內在反應首先是拒絕,然后找各種理由搪塞你。
領導可能說:“小默啊,你看咱們最近工作超忙,恨不得天天加班,我建議你還是暫時緩緩,等忙過這一陣子再請假好不好?”
我再繼續(xù)陳述請假理由時,可能領導都不會給我機會,直接讓我回座位好好干活去。
所以,當遇到領導可能拒絕的情況時,溝通時我們要事實先行而非結論。
比如我可以這樣跟領導說:“領導您好,我這幾天每晚加班把這兩天的工作基本完成,并把一些小的任務交接給同事小華了,他可以隨時打電話聯(lián)系到我。最近,臨時出了點事,急需我去處理。我想跟領導請兩天假,不知領導可否準許?謝謝您。”
領導可能說:“那你先去忙,工作基本完成并交接好就行了,路上注意安全。”
當遇到對方極可能反對的溝通時,我們要先以事實為依據(jù),循序漸進引導領導接受,進而達到溝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