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4-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wǎng)
杠桿,我們在去年股市大牛市的時候屢見不鮮。而在期貨市場,杠桿更是普遍存在的。其實在宏觀經(jīng)濟中,杠桿也是無處不在,地方政府發(fā)的債券,國家發(fā)的國庫券,公司債企業(yè)債,包括我們的住房按揭貸款,其實都是杠桿行為在經(jīng)濟生活中的體現(xiàn)。
我們每天都在上班,那么在職場是否也存在杠桿?答案是肯定的。而職場杠桿最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收入與投入的成本。很多人會說了,我們上班,每月拿到應得的報酬,除了時間和精力,并沒有什么投入啊。其實不然,職場也是需要我們不斷的投入成本的。
職場的“報酬”是什么?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錢”,其次還有成就感、社會認同、人脈等無形的效益,這些效益通常以“機會”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那職場的“成本”是什么?就是為工作所付出的東西,包含體力、時間、個人技能,還有組織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工作投入這些東西,而且每樣工作,這四種“材料”的比例都不大相同。
舉個例子大家就清楚了。例如去超市當肉品工人,據(jù)說每個月就可領到5000元左右的薪資,超過國內平均薪資,聽起來很不錯。但這份工作的投入,可能體力占50%、時間40%、技能10%、組織能力0%。這樣的成本結構透露出幾個問題:
1、體力與時間占了最大比重,這兩者是隨著年齡逐漸下滑的資源。
2、技能占比太低,而且除非未來一直殺牛,否則這技能的沿用性不高。
3、組織能力的投入為零,無經(jīng)驗累積,但這卻是未來杠桿率最高的資源。
相對的,去餐廳當服務員,雖然賺得可能比較少,但投入成本預估是體力30%(體力消耗比肉品工人低)、時間40%(假設與肉品工人同工時)、技能20%(接受點餐、客戶服務、人際互動)、組織能力10%(應付突發(fā)狀況,優(yōu)化工作順序),相較于肉品工人:
1、體力耗費略低,有剩余精力可以思考更多事情。
2、技能與組織能力比重高,而且與人有關,經(jīng)驗比較可能沿用到其他工作。
3、有服務生經(jīng)驗的去當肉品工人容易,但反過來,則需要更多的訓練。服務員在職場上有更多選擇。
所以關鍵不在于你一年賺多少,而要自問,十年之后你想靠什么賺錢。簡單的說,一個理想的職業(yè)生涯,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杠桿”,二是“彈性”。“杠桿”讓你每投入一分,獲得一分以上的收獲。至于“彈性”,則強調每個選擇都該讓你的路越來越寬廣,而非越來越狹窄。
部分人選擇工作,把眼前的薪資福利列為關鍵考量,卻忽略了一件超級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為這份收入付出了多少成本?這是一個簡單的投資報酬觀念。“報酬/投入”的比值,就是所謂的杠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當然希望這個杠桿值,也就是投資報酬率越來越高。
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在職場上的選項能夠越來越多,不要為年齡增長而卡在特定的產業(yè)與職位,老了之后哪都不能去,只能硬撐到領退休金為止。
從個人的角度,尤其是對職場新人而言,有件事情是一定要從長計議的,那就是千萬別短視眼前的利益,而要分析背后各項投資的比重,比如體力、時間、技術、組織能力。減少用體力、時間這類越用越少的資源來換錢,盡量多用技術、組織能力這類具有杠桿特性的資源來換取成果。這樣在40年左右的職場中,選擇才會越來越多,投資報酬才會持續(xù)上揚。
大家想一想,現(xiàn)在的工作,現(xiàn)在的能力,是讓自己越來越值錢,還是越來越貶值?未來的職業(yè)之路,到底是越走越寬,還是會走“投”無路?
*版權所有
① 本網(wǎng)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jīng)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wǎng)"。
②本網(wǎng)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