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菇的出菇階段,打水節(jié)奏的把握非常重要,它關系到你催蕾后蘑菇的成活率,也就是關系到產量,打水節(jié)奏的把握是高產的一個關鍵因素。
從覆土后開始。覆土后其實只要發(fā)現(xiàn)土有點干了就可以打水了,但是打水量要根據(jù)菌絲爬土的高低確定打水量,也就是打到土層的水不能接觸到蘑菇菌絲,所以到爬土后期有時補水每平方米只能是1-1.5斤水。
催蕾階段的打水,只有一次機會,也就是在降溫催蕾大概1-2天的時候,10%的床面出現(xiàn)開始出現(xiàn)原基,注意是原基也就是棉絮狀的時候,不是原基點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打大量的水,讓土層達到接近飽和狀態(tài)(覆土材料全部用高質量泥炭土的不需要打水)。如果第一天感覺打不夠水,最遲隔天早上立即要補足,下午補一般都是太遲了,有時候會造成原基和原基點大量死亡了。這次水打過后,要一直停水不能打水,直到大部分的蘑菇長到1.5-2.5厘米的時候(也就是大約中指到大拇指大的時候),同時觀察到料溫開始上升就要開始打水了,這次打水要根據(jù)菇床上的菇量和菇房料溫來判斷打水量,菇多料溫升得快就要大量打水,有時候高達每平方米打水7-8斤,當然這8斤水不是叫你一次性打下去,最好分2次,間隔半小時打。因為如果在催蕾后原基和原基點階段還有菇蕾直徑小于1.5厘米的時候打水的話,很容易造成原基原基點和小于1.5厘米的菇蕾死亡?。?!
上面說到,快到第一潮開始開采的時候才能打水,那么,在第一潮高峰采摘過程中一般要根據(jù)的今天的采菇量進行打水,假如今天每平方米采5斤蘑菇,那么你今天必須最少每平方米要打4斤水,而且最好在傍晚6點前打完這些水量,因為到晚上9點蘑菇就開始快速生長,就會吸收大量土層的水分。如果采用泥炭土(草炭土)那么可以明顯減少打水的工作量,因為泥炭土的持水力特別好,它的水分打足后,一般可以維持比較長時間供應給蘑菇吸收。普通土的話一般整個第一潮高峰期要打水3-5次。那么在高峰期的最后一天,又要及時給床面打足夠水,一般這個時候覆土層水量大約80%的飽和度,也就是比第一潮的時候略干20%。然后一直停止打水,直到看到料溫開始上升也即是大部分的蘑菇長到中指到大拇指大的時候才開始打水,這個時候打水量就要比第一潮少了,要根據(jù)實際菇量打水,同時床面比第一潮干20%的狀態(tài)。
那么第三潮第四潮打水的節(jié)奏也是和第一第二潮一樣,同時打水量也要越來越少,讓床面土層的含水量越來越少,也就是越多潮次后床面覆土層要越干一點,這樣長出來的蘑菇才有質量。
上面的這種打水方法(節(jié)奏),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菇蕾和原基點的死亡。這樣能更好保證蘑菇的產量和質量,減少菇根發(fā)黑發(fā)紅現(xiàn)象。
其實這個打水方法也適用其他需要大量打水的菇類,比如姬松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