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度調控:精準把控棚膜開關時間 黃金溫度:出菇期穩(wěn)定在 12 - 18℃,溫差別超 8℃!
高溫天降溫
上午操作:清晨太陽剛露頭(約6-7點),先掀開棚二頭的棚膜,讓夜間積累的熱氣緩緩排出。上午 10 點前,把菇棚兩側棚膜卷起1-1.5米(底下有70厘米的裙膜),形成對流通風;同時配合微噴設施,每隔 2 小時噴霧 2-3分鐘,利用水分蒸發(fā)帶走熱量。
下午操作:下午3點后,隨著光照減弱,逐步放下卷起的棚膜至 1 米高度,減少熱量散失;傍晚 6 點前,徹底放下棚膜,防止夜間溫度驟降。
低溫天增溫 傍晚操作:傍晚 5-6點,太陽落山前,提前放下棚膜,邊緣用沙袋壓實防風;棚內搭建小拱棚進行二次覆蓋,減少熱量散失,給羊肚菌打造溫暖小窩。
夜間操作: 在小拱棚內,沿菇床方向每隔1米拉一道鐵絲,將棉被或毛氈懸掛在鐵絲上,白天卷起透氣,夜間放下進一步保溫,就像給羊肚菌蓋了 “保暖帳篷”。
二、濕度管理:看土壤看菇靈活噴水
理想濕度:空氣濕度85%-95%,土壤濕度 20%-25%!加濕操作 晴天:早上9點前,太陽還沒完全升高,空氣相對干燥,使用微噴設施的霧化噴頭,噴霧5-8分鐘,重點噴向棚四周,讓水霧自然飄落;下午4點后,再次噴霧,千萬避免在中午高溫時段噴水,防止高溫高濕引發(fā)病害。沒有微噴設施的,用手持噴霧器沿棚壁和地面均勻噴灑也可以。
陰天:根據棚內實際濕度,若低于85%,選擇在中午12-1點進行短時間噴霧,每次2-3分鐘,保持空氣濕潤。
降濕妙招;濕度超95% 時,在菇棚四角各放3-5盆生石灰,每3天更換一次;晴天中午11點-1點,掀開棚膜通風2小時,配合地面鋪干稻草吸濕。
三、通風管理:分時段分情況通風 通風標準:進棚不悶、無刺鼻氣味,二氧化碳濃度<0.3%!日常通風 清晨:早上7-8點,將二邊的棚膜卷起通風(棚內有裙膜,可以防止掃地風),同時打開棚二頭,通風20分鐘,排出夜間產生的二氧化碳。
白天:二邊棚膜保持全開狀態(tài),根據天氣情況調整通風時長,晴天通風至下午5點,陰天通風至下午3點;悶熱天延長棚二頭打開通風的時間和次數。
夜間:晚上8點后,關閉棚二頭棚膜,二邊棚膜放下一半,保證微弱通風,避免溫度和濕度波動過大。
加強通風;發(fā)現菌柄細長、菌蓋薄小,立即在上午9點-10點,把二邊棚膜卷起高度增加到1.5米,棚二頭棚膜全打開;同時在棚內懸掛反光膜(如舊飲料瓶包裝),加快空氣流動,持續(xù)3-5天,觀察菌菇恢復情況。
四、光照調節(jié):跟著太陽 “蓋蓋揭揭” 光照要求:散射光,透光率30%-50%!
上午:太陽升起后(約7點),檢查棚頂遮陽網是否覆蓋到位;
正午:11點-下午2點,陽光最強烈時段,若發(fā)現菌菇有灼傷跡象(菌蓋發(fā)黃、邊緣卷曲),可在棚內加蓋一層70%遮陽網臨時遮光。
下午:4 點后,隨著光照減弱,逐步撤去臨時加蓋的遮陽網,保持大棚遮陽網正常覆蓋。
這些方法都是菇友們在大棚里反復驗證過的 “土辦法”,成本低還超實用!建議寶子們收藏文章,出菇期每天對照檢查環(huán)境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