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產“三分種、七分管”。香菇菌棒管理,了解品種是關鍵。
一、香菇品種簡介
通俗來講,香菇按照菌齡分類有:長菌齡、中菌齡、短菌齡,分界線:90天、120天;按照溫型分類有:高溫型、中溫型、低溫型、廣溫型,分界線:16度、25度。
1. 9015系列
慶元9015,慶科20,9608:西峽產區(qū)主栽品種,939:由9015選育而來,袋料和段木兩用品種,菌齡彈性大(90-120天);菌絲抗逆性好、產量高;中低溫型、菇質偏軟;適合層架和立棒出菇。
有親緣關系的雜交品種:申香16號、金地香菇、申香18號。
2. 武香、蘇香系列
特點:短菌齡、菌絲抗高溫性能好,出菇溫度高,菌蓋白、菇質偏軟,產量高;適合立棒和覆土栽培。
有親緣關系的雜交品種:申香10號,申香12號。
3. 808、申香215系列
L808,申香215,靈仙1號。
特點:長菌齡、廣溫型,適應性廣,大菇型、菌蓋厚實、菇質硬;培養(yǎng)階段需氧量大。
申香215菌絲耐高溫能力強。
有親緣關系的雜交品種:浙香6號,申香1501(可覆土),申香1513(花菇)。
4. 滬香F2、0912系列
0912、Q1、238、滬香F2、滬香F3,慶科212,申香1504(0-6度溫差)。
特點:菌齡短,轉色需恒溫條件,易起瘤、小溫差出菇、菇面白、產量高;適合層架栽培。
二、香菇菌棒出菇管理技術
香菇種植完整的流程是:配料、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發(fā)菌、刺孔、脫袋、轉色(或先轉色后脫袋)、變溫/驚蕈、催蕾出菇、采摘、轉潮補水、催蕾出菇、采摘等步驟。下面就部分步驟簡單介紹。
1. 消毒
買來菌棒前準備好菇棚、遮陽網(wǎng),可在菇棚入口安裝防蟲網(wǎng),對棚內菇架地面消毒,目的是滅霉菌、殺蟲卵,減少病蟲害。消毒后在菇棚地面撒一層生石灰,菇棚周圍撒一圈生石灰。
2. 檢查
買來菌棒后先準備幾盆石灰水,然后檢查菌棒是否有破袋、長霉菌,如有要先放一邊最后處理,戴一次性手套將無破袋、無霉菌的菌棒用石灰水洗一遍菌棒袋外壁,洗過的移放棚內菇架上,養(yǎng)菌恢復一天后,在棚內脫袋出菇或不脫袋開口出菇。
3. 破袋菌棒處理
對于破袋的菌棒,先在破袋處撒上石灰粉,再用石灰水洗外壁,然后移放菇棚。對已經有霉菌感染的菌棒,先用石灰水洗外袋,然后在霉菌圈外1-2公分的地方將發(fā)霉處徹底挖掉,粘上透明膠帶,再用石灰水清洗一遍,然后入棚,或者在陰涼的地方覆土栽培出菇。
4. 脫袋
買來轉色成熟的菌棒,表面為紫褐色菌皮,無白色或有少量白色菌絲,分泌(吐)少量黃紅色或棕紅色水珠。選擇在晴天的早晚(20度以下)或陰天進行脫袋,大風天氣不宜脫袋。脫袋前,先將棚內噴濕,空氣相對濕度85%,脫袋時雙手戴手套浸泡石灰水,刀片浸石灰水消毒,用刀片將菌棒塑料袋輕輕劃破、撕開,刀片不可用力劃破菌棒太深,劃破薄膜即可,不可傷及菌絲,脫袋后的菌棒排放間距4厘米左右,塑料薄膜最后清理出去。有雜菌污染過的菌棒可不脫袋,帶袋出菇。
5. 催蕾
方法有震動驚蕈、變溫催蕾。震動驚蕈是通過輕拍、重拍、移動等方式震動菌棒刺激出菇。變溫催菇是將溫度拉低,使晝夜溫差達到10度以上,如晝夜自然溫度在8-22度,晚上通風降溫即可,連續(xù)處理3-4天,菌絲便可互相扭結形成原基。
出菇期管理
溫度:中低溫品種出菇溫度在6-22度,廣溫型品種出菇溫度在10-28度,高溫品種在15-29度可正常出菇。一般最適合的溫度在15-22度。菇棚氣溫過高會導致菌絲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加上高濕環(huán)境,死亡的菌絲容易生長雜菌,發(fā)生病害。
光照:香菇菌絲生長期不需要光照,菌棒轉色期需微弱的光照刺激,菌棒出菇期需弱光照,需遮陽網(wǎng)遮陰,避免光照過強傷菌。
濕度:脫袋后要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用水要潔凈,用噴霧器噴水,根據(jù)情況2-4小時噴一次,噴水時要通風,水溫盡量接近菇棚內的氣溫。如水源是冷水,要提前放入菇棚內1-2天后使用,如水比較渾濁,要靜放澄清并加入石灰消毒,然后才能使用。
通風:香菇是耗氧型生物,菌絲生長、出菇期間都要消耗氧氣,高溫天氣(白天氣溫高于出菇溫度),通風一般選擇在早上9-10點,下午5-6點,通風的同時給菇棚噴水,通風時間約1小時,香菇上的水珠消失即可停止通風。如低溫天氣(氣溫在出菇溫度范圍以下或以內),可在中午通風1-2小時。當濕度低于85%時要及時噴水,噴水的同時要通風,濕度大于95%時,要及時通風,將濕度降至90%左右,晴天干燥多噴水,陰雨天可少噴水。
病蟲害:蟲害分飛蟲、爬蟲,飛蟲用防蟲網(wǎng),爬蟲用生石灰隔離。病害分細菌感染、真菌感染,這類病害需要勤觀察、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阻斷擴散,干預手段有:生石灰粉撒在病菌感染處及周邊,防止擴散和飛到空氣中感染其它菌棒?;蚴褂檬秤镁鷮S玫臍⒕鷦H绮患皶r處理真菌感染的菌棒,可導致整個菇棚大面積感染,造成減產、虧損。
補充:出菇期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風少、空氣濕度變化大、病菌感染等可導致出現(xiàn)畸形菇。在管理中如觀察到有畸形的小菇,就要警惕,分析畸形菇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補救,畸形菇生長消耗營養(yǎng),而商品價值又低,看到即摘掉,讓營養(yǎng)留給正常菇。
采收:標準是菌蓋長至4-6cm、不開傘的菇,品質和營養(yǎng)價值最好,采摘時捏住菌柄輕輕旋轉從菇根處采下。
轉潮管理
清理菇根:第一潮菇采收結束后,全面清理菌棒表面殘留的菇根,防止腐爛生長雜菌。清理菇根使用的刀片要用石灰水浸泡或灼燒消毒。
停水養(yǎng)菌:停水或減少噴水量2-3天,陰雨天可不噴水,讓菌絲恢復并積累營養(yǎng)。
補水:根據(jù)菌棒缺水情況,用補水工具向菌棒內注入潔凈水,菌棒含水量最適宜60%。不高于65%,不低于45%,加大菇棚空氣濕度至85-95%,并維持在90%左右。
催蕾:按照催蕾出菇的方法進行管理,進入下一潮菇的生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