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生料和發(fā)酵料種植在高溫季節(jié)易污染,不易采收,同時由于未徹底滅蟲、滅菌而易受病蟲害危害。因此,采用熟料袋栽是高溫季節(jié)栽培和生產優(yōu)質平菇的保證,更是小平菇的主要栽培模式。
1.配料滅菌:熟料栽培以玉米芯為主,輔料應稍加大比例,一般玉米粉為12~15%,白灰1.5~2%,含水量為65%,玉米芯粉碎的細一些,加入10~15%的木屑有利于保水。配好的培養(yǎng)料進行裝袋,選用22×44厘米的聚乙烯栽培袋,每袋裝干料1~1.2千克,濕料重2.5~3千克。兩端用絲繩扎緊,裝入滅菌鍋內,呈“井”字形排放,要以能充分滅透為標準,一般每鍋滅800~1000袋。要大火及時升溫,在4小時內使溫度達到100℃,保持2~4小時,燜鍋6小時以上出鍋,進入無菌接種室或就地接種。
2.接種培養(yǎng):當袋溫降到30℃以下,接種人員消毒后進入。每三人為一組,一人打開袋口,另一人將菌種迅速放入,扎口后接另一端,接后由第三人移出接種室。一般每袋菌種可轉接15~20袋。接種過程要首先空間噴灑0.5%的來蘇兒,在接種期間每隔30分鐘噴一次(注意不要噴到眼睛內或皮膚粘膜上),最好采用食用菌專用離子風機接種,成功率可達96%以上。接種后的菌袋及時移入到培養(yǎng)室,進行“井”字形疊放5~7層,中間留有空隙。保持溫度25℃左右,當菌種萌發(fā)后及時觀測溫度,5~7天倒堆一次,挑出未萌發(fā)或污染的菌袋。保持空氣濕度為65%左右,每天通風1~2次,保證足夠的氧氣供應。培養(yǎng)室內以黑暗為好。培養(yǎng)中若發(fā)現菌絲生長緩慢,要及時扎口增氧,促進生長。經過25~30天,菌絲即可長滿。
3.排垛出菇:菌絲長滿后,將成熟的菌袋移入菇房,進行上垛,共計10~12層,也可更高一些,但要牢固。進行增光、降溫,同時加大晝夜溫差。經過7天左右在袋面形成原基時,即可開口出菇,每袋開4~6個口。空氣濕度增加到80%以上,當菇蕾出現后,濕度增加到85~95%,噴水以地面和空間為主,不要噴菇蕾,噴后要及時通風。當菇蓋出現后,可向菇體噴霧狀水。在適溫條件下,5~7天即可采收。
熟料栽培平菇菇質滑嫩、品質好而且轉化率高,是規(guī)模發(fā)展的主要模式。另外還可以采取撒蒸料(即見氣撒料)方法,滅菌100℃2~3小時,散料在消毒的水泥地上,用裝袋機或人工趁熱裝料,當溫度降到30℃以下時再接種。成功率也很高,適合小規(guī)模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