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文獻記載,人類栽培食用菌的歷史至少有2500年了,尤其近年來人們以“綠色食用菌飲食”為健康首選。日本是亞洲食用菌生產大國,人均消費近3.4公斤.栽培技術和設備已達到設施化、園藝化、機械,其中以“鮮品后道包裝”為其技術先進化的標志。目前國內市場的金針菇、杏鮑菇、真姬菇、灰樹花、香菇、滑菇等鮮品多采用保鮮膜,用人工進行包裝。它的缺點很明顯:
①人工包裝,手的接觸,容易在衛(wèi)生上產生問題,而且手工包裝每個操作人員對膜的拉伸力度不同,包裝出的產品外觀均一性很難保證。
②保鮮膜包裝的食用菌鮮品,容易使產品受到擠壓,受壓部位容易發(fā)生褐化腐爛。
③PVC、PE保鮮膜透氣性不好、容易產生水汽、使鮮品存放時間減短。
④包裝效率不高,生產數(shù)量有限,使采摘下來的鮮品蘑菇不能盡快地進入貯藏階段
⑤超市貨架上都一樣的透明包裝,品質好壞難以分辨,美觀度、企業(yè)形象、價格上都難以體現(xiàn)。針對以上容易產生的問題,十幾年前日本已經全部采用包裝機進行包裝,并開發(fā)出食用菌、蔬菜類專用的BOPP透氣防霧膜來進行配套,解決了食品的安全性、透氣性、美觀性。
2006年包利思特公司把日本同步的食用菌、蔬菜包裝機導入了中國,并且在中國大型的食用菌工廠進行了包裝實驗,和以前用保鮮膜手工包裝相比較:
1、食品安全上避免了直接接觸
2、專業(yè)透氣防霧膜的使用,使包裝后既留有空隙又使表面水蒸汽容易揮發(fā)
3、在同樣保存條件下,包裝后的保鮮周期約提高了50%以上
4、每小時3600包以上的包裝速度,也使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包裝人員數(shù)量減少50%
5、印刷后絢麗的包裝,也使企業(yè)品牌增值,形成忠實購買群體。到2008年,該工廠在中國市場同類產品中,銷售量同行業(yè)排名第一。
全自動包裝機的使用也使工廠化生產循環(huán)實現(xiàn)了可能,目前在日本有二種生產模式1、比如在日本長野金針菇工廠,45噸/日的產量,從栽培到后道包裝全部才不到30個人,全部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的整合。2、也有很多農戶和中國種植戶一樣生產的數(shù)量也不多,但他們的產品會由農會統(tǒng)一收購后,進行包裝,然后進入超市販賣。相信以后中國市場也會同日本一樣,包裝后安全、美觀、清口的產品放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點擊排行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