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是最具現(xiàn)代農業(yè)特征的產業(yè)化生產方式,其采用工業(yè)化的技術手段,在環(huán)境可控的設施條件下,組織高效率的機械化、自動化、流水化作業(yè),實現(xiàn)食用菌的規(guī)?;⒓s化、標準化和周年化生產,是我國食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近10年來,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發(fā)展十分迅速,預計到2010年底生產企業(yè)將達400家,年產量超過100萬t。除了發(fā)展較早的上海、北京、廣東繼續(xù)保持領先外,江蘇、福建、山東及東北等地區(qū)也后來居上,成為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主要基地。目前我國工廠化生產主要品種有金針菇、杏鮑菇和蟹味菇,雙孢蘑菇、白靈菇也有部分企業(yè)采用工廠化生產,灰樹花已進入生產研發(fā)階段,不久將有企業(yè)生產,產品投放市場。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配套的設備生產企業(yè)發(fā)展也十分迅速,目前生產的設備包括全自動滅菌設備、整套生產流水線、液體菌種設備、空氣調節(jié)設備、加濕設備、凈化設備和控制系統(tǒng),為食用菌工廠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是國內食用菌生產設備整體上與日本、韓國還有差距,需要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1食用菌工廠化生產
1.1工藝流程見表1。
1.2操作要求操作流程見圖1。
1.2.1原料混合攪拌 栽培主料有木屑、玉米芯、棉子殼、甘蔗渣,營養(yǎng)物質有米糠、麩皮、玉米粉和少量的石灰、石膏等。在工廠化生產的配方中營養(yǎng)物質所占比率比常規(guī)栽培的要高,一般要占總量30%-40%,以盡可能提高第一潮菇產量。
基本配方①:棉子殼30%,玉米芯36%,麩皮30%,玉米粉3%,碳酸鈣1%,含水量64%—66%。
基本配方②:木屑33%,玉米芯30%,米糠22%,麩皮11%,玉米粉3%,碳酸鈣1%,含水量64%-66%。
通過攪拌使原料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取大量的水分,提高培養(yǎng)料自身的蓄水能力,并使物料混合均勻。同時快速完成裝瓶和滅菌,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培養(yǎng)料發(fā)酵酸敗,改變其理化性質,影響發(fā)菌速度和產品產量。
1.2.2裝瓶將混合均勻的原料均勻地裝入專用塑料瓶中,并完成打孔和壓蓋。目前國內使用的栽培瓶有850 mL和1 100 mL,金針菇大多采用l100 mL大口徑塑料瓶,單瓶產量已達到300 9以上,1 100 mL塑料瓶栽培杏鮑菇,產量130-150 9,850 mL和1 100 mL塑料瓶栽培蟹味菇產量分別在160 9和200 9左右。
1.2.3 滅 菌 一般采用全自動高壓滅菌鍋,提高滅菌效率和滅菌效果。通過滅菌使培養(yǎng)料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被殺死,使培養(yǎng)料處于無菌的狀態(tài),同時培養(yǎng)料經過高溫高壓后,一些大分子物質如纖維素、半纖維素等進行部分降解,有利于菌絲的分解與吸收。
1.2.4冷 卻 采用較多的是二級冷卻。滅菌結束后,滅菌車拉至冷卻一(預冷室),通過凈化至1萬級的自然新風將菌瓶溫度降至50%以下,冷卻約2h左右,起到節(jié)能的作用。然后移至冷卻二,通過冷風機強制制冷至20C以下。
1.2.5接種大多數(shù)采用固體自動接種機,液體接種機也在一些企業(yè)使用。接種室需保持充分潔凈,1萬級凈化新風引入接種室,并使室內形成正壓,防止外界氣流進入。在接種區(qū)域通過層流罩凈化處理,局部達到100級,保證接種的成品率。
1.2.6培 養(yǎng)接種后培養(yǎng)瓶放置在墊倉板上,移至清潔及控溫、控濕、控氣的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室適宜的溫度、濕度和C02濃度(表2)。金針菇培養(yǎng)時間在25-30 d,蟹味菇菌絲發(fā)滿后需要后熟過程,黃色蟹味菇培養(yǎng)時間在80-90 d,白色蟹味菇在90-100 d,杏鮑菇的培養(yǎng)時間在30—35 d。如果使用液體菌種,培養(yǎng)時間將縮短7~lOd。
1.2.7搔 菌 瓶栽食用菌必須經過搔菌過程,使表面菌絲斷裂,菌絲重新形成,縮短出菇時間,提高出菇整齊度。金針菇與杏鮑菇搔菌時必須去除瓶口表面的菌種塊,而蟹味菇搔菌時保留表面菌種,搔成“饅頭型”。金針菇與蟹味菇搔菌后需注水,補充培養(yǎng)期間損失的水分并使菌絲快速恢復,而杏鮑菇為了控制原基數(shù)量,不須要注水處理。
1.2.8催 蕾 催蕾室必須滿足適宜的溫度、光照、濕度、通風的原基形成條件(表3)??照{能及時的降溫(升溫),確保在適宜溫度下形成原基,燈光必須合理設置和開啟,誘導原基形成和控制正常的原基數(shù)量,催蕾時要保持較高的環(huán)境濕度,室內必須保持一定的氣流循環(huán),使不同方位的氣流均勻一致,減少上、下層溫差,促使原基同步形成和正常生長。
1.2.9抑制 在現(xiàn)有的栽培品種中,只有金針菇采用抑制程序。通過抑制達到菇體整齊均一、菇體健壯的目的。根據(jù)試驗,經過4℃1周抑制處理,健壯菇的比率達到95%,而不經過抑制,健壯菇的比率為88%。抑制分為風抑制和光抑制,或者兩者同時使用。風抑制的作用是通過微風吹拂,吹散瓶口表面聚集的CO2,使一些弱小的菇蕾吸收到足夠的氧氣,促進其正常生長;光抑制的作用是通過光照使得生長較快的菇體生長受到抑制,使得大、小菇蕾同步生長。
1.2.10子實體生長子實體生長環(huán)境要求同催蕾工藝(表4)。金針菇屬低溫品種,出菇溫度控制在5-7℃,蟹昧菇和杏鮑菇屬中溫品種,溫度控制在14-6℃,此時相對濕度比催蕾時要略低,杏鮑菇為了減少細菌感染,采用干、濕交替方法。金針菇 CO2濃度最高可達到10 000 mg/kg,促使菌柄拉長、抑制菇蓋生長,金針菇生長時不需要特別光照,日常觀察時開燈就能滿足需要,蟹味菇生長時要有較強的光照,促使菇蓋上的花紋正常形成并抑制菌柄徒長。
1.2.11 采收包裝子實體生長至七八分成熟時即可采收。金針菇采收后直接包裝,分150 9小包裝和5 kg大包裝,杏鮑菇削根后一般采用2.5 kg的大包裝,蟹味菇菇體脆嫩,去除培養(yǎng)料后以150 9托盤包裝為主。金針菇小包裝和蟹味菇采用單向透氣膜,通過自動化機械包裝,以延長保鮮時間。包裝后入2-4℃冷庫。
點擊排行
最新圖文